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4-24 08:32:34
10.《魚我所欲也》
1.《魚我所欲也》中,表明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魚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4.《魚我所欲也》中,表明不會做茍且偷生之事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5.《魚我所欲也》中,“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6.《魚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來,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是因為: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7.《魚我所欲也》中,作者說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賢者能做到堅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8.《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9.《魚我所欲也》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用,從人們熟知的生活現(xiàn)象談起的句子是: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10.《魚我所欲也》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11.《魚我所欲也》中,“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12.《魚我所欲也》中,不辨禮義而接受的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13.《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14.《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認為面對高官厚祿而不辨禮義的根本原因:此之謂失其本心。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