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2-11-29 18:48:34
論點
榮譽只能代表過去。
不能一味地沉浸在過去的榮譽當中。
只有付出才能得到榮譽。
恥辱有時會促使人奮斗。
榮譽與恥辱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恥辱可以使人勇敢。
過分注重榮譽會阻礙繼續(xù)努力的腳步。
榮譽不是奮斗的惟一動力。
榮與辱都是人生要經(jīng)歷的。
名言
知恥近乎勇。——孔子
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鄧小平
先利而后義者榮,先義而后利者辱。——荀況
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后之。——諸葛亮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不以為病。——司馬光
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
與其濁富,寧可清貧。——姚崇
一個人光溜溜地來到這個世界來,最后光溜溜地離開這個世界而去,徹底想起來,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盡一人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鄒韜奮
冠冕,是暫時的光輝,是永久的束縛。——冰心
名聲是條河,能浮起輕飄、空虛的東西,而重實的東西會沉下去。——培根
榮譽這個詞兒的含義就是義務。——車爾尼雪夫斯基
無瑕的名譽是世間最純粹的珍珠。——莎士比亞
人世間的煊赫光榮,往往產(chǎn)生于罪惡當中,為了身外的浮名,犧牲了自己的良心。
——莎士比亞
光榮如同水面上的水花一樣,從一個小圓圈變成一個大圓圈,不停地擴大,直到無可再大,歸于消滅。——莎士比亞
名譽和美德是靈魂的裝飾,要是沒有它,那么,肉體即使真美,也不應該認為美。
——塞萬提斯
人創(chuàng)造事業(yè),并以事業(yè)為光榮。——高爾基
我不能說不珍重這些榮譽,并且我承認它很有價值,不過我卻從來不曾為追求這些榮譽而工作。——法拉第
當你做成功一件事情,千萬不要等待著享受榮譽,應該問再做哪些需要做的事。——巴斯德
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yè)。——阿塞·馬蒂
人不可因名聲與榮譽而成為盲目,因為所有得來的東西都是外物。——伊索
切不可為了榮華私欲虛名給自己招來危險。——伊索
典型論據(jù)
孫雯當選女足最佳
——得到榮譽需要付出
足球可以稱作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運動之一。雖然在外界看來,中國男子足球隊始終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我們的女足姑娘們卻在國際上為中國足球爭得了一席之地。在世界各大體育網(wǎng)站,只要輸入“ CHINA FOOTBALL ”開始搜索,絕大部分消息是關于女足的。
孫雯是其中的優(yōu)秀代表。在國際足聯(lián)舉行的世紀足球小姐的評選中,孫雯獲得“世紀最佳女足運動員”的稱號,她告訴記者:“誰獲得這個榮譽并不重要,因為這代表著一種肯定。許多女足運動員為了自己的理想默默地做著努力,因此誰獲得這個榮譽都應得到尊敬,如果這個榮譽授給了別人我也會很高興地向她祝賀。”國際著名的《女足世界》雜志的資深記者馬里奧說:“孫雯用她的智慧和汗水告訴人們女足運動和男足運動一樣充滿了激情和變幻莫測,她的確是女足運動史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
如果從中國運動員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知名度來說,孫雯是當之無愧的國際巨星。作為一個女孩子,不管是烈日當頭,還是刮風下雨,她都要拼搏在綠茵場上。她無法像一個正常的女孩子那樣生活,沒有機會化妝,沒有精力玩耍,沒有時間花前月下。以孫雯為代表的女足姑娘們就是這樣默默地奉獻。
楊利偉的太空之行
——榮譽是屬于集體的
從火箭起飛到返回艙回歸,楊利偉一人的太空之行,牽動著千萬人。那些遍布世界各地的測控站和漂泊在大洋上的航天測量人員,那些在陸地和海上應急救生區(qū)為萬分之一的不測而做著萬全準備的人們,作為個人,他們的名字、工作都鮮為人知。
正是一個個默默工作的航天人,一個個協(xié)作無間的單位、部門,鑄造了中華民族飛向太空的輝煌。正像楊利偉所說的那樣,他是被千萬雙手托上太空的。
現(xiàn)在的楊利偉是名人了,有記者問:“您所到之處都受到了人們真誠而又熱烈的歡迎,您怎樣看待現(xiàn)在的名氣?看待您所得到的這些榮譽?”
楊利偉:“我只是做了我自己應該做的工作。因為航天飛行是工作的一部分,執(zhí)行任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對于你剛才說的問題,我沒有過多地去考慮。我認為榮譽應該是屬于整個集體,是屬于所有航天人的,它不是屬于我個人的。”
海爾的榮譽
——善舉贏得榮譽
由青島市慈善總會推薦,經(jīng)中華慈善總會篩選,海爾集團總裁、首席執(zhí)行官張瑞敏榮獲國際勸募協(xié)會設立的“全球杰出企業(yè)領袖獎”及“最佳捐贈者獎”兩項世界性大獎,這是國內(nèi)惟一獲此殊榮的人選。
2002 年 9 月 6 日,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張漢興,青島市政協(xié)副主席、市慈善總會副會長周迪頤親自為張瑞敏頒發(fā)了獎狀。國際聯(lián)合勸募協(xié)會是世界性的慈善組織,每兩年召開一次世界大會, 2002 年的大會于 5 月在南非召開。張瑞敏先生所率領的海爾企業(yè)在加快現(xiàn)代企業(yè)發(fā)展步伐的同時一直不忘回報社會,長期致力于社會慈善福利事業(yè),幾年來,向社會慈善公益事業(yè)捐款達 1.3 億元。此次張瑞敏先生作為國內(nèi)惟一人選接受表彰,這不僅是海爾的榮譽,青島的榮譽,更是國家的榮譽。
比爾·蓋茨的同學
——舍棄虛榮
2001 年是美國耶魯大學 300 周年校慶,全球第二大軟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總裁、世界第四富艾里森應邀參加典禮。艾里森當著耶魯大學校長、教師、校友、畢業(yè)生的面,說出一番驚世駭俗的話:“所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的師生都自以為成功者,其實你們?nèi)际鞘≌。因為你們以有過比爾·蓋茨等優(yōu)秀學生的大學念書為榮,但比爾·蓋茨卻并不以在哈佛讀過書為榮。眾多最優(yōu)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魯為榮,而且常常堅決地舍棄那種榮耀。世界第一富比爾·蓋茨,中途從哈佛退學;世界第二富保爾·艾倫,根本就沒有上過大學;世界第四富,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魯大學開除;世界第八富,只讀過一年的大學;微軟總裁斯蒂夫·鮑爾默在財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開外,他與比爾·蓋茨是同學,為什么成就就差一點?因為他是讀了一年研究生后才戀戀不舍退學的……”
榮譽滿身的袁隆平
——榮譽屬于有貢獻的人
1981 年袁隆平獲得了我國頒發(fā)的第一個特等發(fā)明獎, 1982 年,他被國際水稻所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1985 年他獲得聯(lián)合國知識產(chǎn)權組織“杰出發(fā)明家”金質(zhì)獎, 1987 年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 1988 年獲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 1993 年獲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饑餓獎”, 1995 年獲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 1997 年獲世界“先驅(qū)科學家獎”, 1998 年獲“日本越光國際水稻獎”。國際水稻所所長斯瓦納森博士評價袁隆平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福音!”他認為,袁隆平一旦解決了遠緣雜交水稻優(yōu)勢的利用,就有希望解決整個世界的饑餓問題。
朱自清不食嗟來之食
——寧死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身患嚴重的胃病,卻無錢醫(yī)治。他的薪水僅夠買 3 袋面粉,全家 12 口人吃都不夠,更沒有錢治病。當時,美國實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他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美國領事館的面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并說:“寧可清貧而死,也不接受這種帶有侮辱性的施舍。”這年的 8 月 12 日,他因為貧病交加,在北京病逝。臨死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上的文件上簽了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買美國的“救濟糧”,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骨氣。
達爾文不爭榮譽
——正直的人不會爭奪榮譽
1858 年,生物學家華萊士從馬來西亞給達爾文寫信,并寄上了自己的論文《論變種無限離開原始型的傾向》,其中所論述的觀點,與達爾文環(huán)游地球 5 年,又深入研究了 20 年才即將完成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中的觀點相近。如果華萊士的論文先發(fā)表,就意味著他取得了這一科學成就的首創(chuàng)權。達爾文如何處理這件事情的呢?他在給老朋友賴爾的信中說:“華萊士那篇草稿的全部內(nèi)容在我的草稿中都有,而且寫得更為充分。我的草稿是在 1844 年謄清的,十幾年前曾由虎克看過……因此,我可以極老實地說,而且可以證明,我并沒有抄襲華萊士的任何東西,F(xiàn)在我很想把我的一般觀點的概要用十幾頁的篇幅予以發(fā)表;但我以為這樣做是不光榮的……我本來沒想發(fā)表任何概要,現(xiàn)在華萊士把他的學說寄給了我,我就想發(fā)表概要,這樣做是不是光明正大?我寧愿把我的那本書全都燒掉,也不愿他或別人說我的行為是卑鄙的。”達爾文隨后親自寫信給華萊士,向他表示祝賀:“如果有著可欽佩的熱情和精力的人應該得到成功的話,那么您就是最應該得到成功的人。”華萊士也是一位胸懷寬廣、正直無私的科學家,他提議把生物進化論定名為“達爾文主義”,而他則以自己是一個“達爾文主義者”而感到自豪。
愛因斯坦視個人崇拜為痛苦
——榮譽有時也是負擔
1905 年,愛因斯坦才 26 歲,還是瑞士聯(lián)邦專利局的專利審查員,只能利用間隙時間偷偷地搞科研,寫出了著名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建立了狹義相對論。 1916 年,他又發(fā)表論文《廣義相對論原理》,進一步建立了廣義相對論。 1921 年,他理所當然地獲得了諾貝爾獎金。他的名聲越來越大,被譽為“ 20 世紀的科學巨匠”,然而他非常害怕對他稱贊和頌揚。 1929 年 3 月 14 日,他 50 歲生日那天,各種各樣的賀信雪片般飛來,全世界的報紙都在發(fā)表贊揚他的文章。而他呢,早已悄悄地離開了柏林,到郊區(qū)一個花匠家躲了起來。 1955 年,在狹義相對論發(fā)表 50 周年之際,各國都組織了紀念會,他收到了很多邀請信。而他考慮的是,這種巡回旅行對科學有什么價值?他對一個會議發(fā)起人說:“我得多少感謝命運。一切哪怕與個人崇拜稍有瓜葛的東西,對我來說都是痛苦的。”這位為人類創(chuàng)建了高聳入云的豐碑的巨人,生前了無私心, 1955 年 4 月 18 日逝世之前,他就已經(jīng)做好了“四不”安排:不發(fā)訃告,不舉行公開葬禮,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
居里夫人視榮譽為玩具
——榮譽只代表過去
對于鐳的偉大發(fā)現(xiàn)者居里夫婦,著名的英國皇家科學協(xié)會表達了最崇高的敬意,向他們頒發(fā)了享有世界聲譽的該會最高獎——戴維金質(zhì)獎章。但是,當友人去居里家拜訪,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金光燦燦的獎章竟然成了居里夫人的女兒伊倫娜的玩具?腿藛枺“這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答道:“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一樣,只能玩玩而已。如果讓孩子躺在父母的榮譽簿上,她們將來就會一事無成。”后來,法國也決定授予居里夫人騎士十字勛章,這是法國為了表彰健在的偉大人物而設立的榮譽勛位,但居里夫人謝絕了,她說:“我不要這塊勛章,只需要一個實驗室。”
為了躲避隨獲獎而招致的紛至沓來的記者采訪,居里夫人外出總是隱姓埋名,用假名字登記。但有一次還是被一位窮追不舍的美國記者發(fā)現(xiàn)。那位記者希望采訪居里夫人,但居里夫人卻對他說:“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而不是人。”
居里夫人先后被國內(nèi)外 100 多個科研機構聘為名譽會員、名譽院士、名譽博士,榮獲獎金、獎章 20 多次,但她都泰然處之。
愛因斯坦稱贊她:“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惟一不為榮譽所顛倒的人。”
受胯下之辱的韓信
——恥辱可以激發(fā)人的斗志
韓信,漢初著名的軍事家,與張良、蕭何合稱“漢三杰”。少年家貧如洗,一日三餐都難以糊口,常從人寄食,很是被人瞧不起。他空懷奇志,終日背著寶劍在街上游蕩。一日,一個屠夫擋住他的去路,對他說:“你終日背個寶劍裝模作樣,有膽量在我身上扎兩刀,要是沒有這個膽量,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當時圍觀的人很多,都在等著看韓信的笑話。只見韓信默然不語,低頭彎腰鉆過屠夫的褲襠,神情自若地離開,周圍一陣哄笑。
后來,韓信投奔劉邦,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為劉邦屢建奇功,后與劉邦會師垓下,擊敗項羽,為劉邦統(tǒng)一全國,建立漢王朝立下大功,被封為楚王。當他衣錦還鄉(xiāng)時,當年污辱他的屠夫向他磕頭乞求饒命時,韓信大笑,挽起屠夫的手說:“我非但不殺你,還要封賞你,沒有當年你的羞辱,我還不會發(fā)憤呢 ! ”韓信因為胯下受辱,而發(fā)憤圖強,終于成就了一番事業(yè)。
盧承慶評官
——要學會寵辱不驚
唐朝吏部尚書盧承慶曾奉命去考察各地官員的政績。有一個官員負責監(jiān)督運輸糧食的工作,因遇大風,損失不少大米。盧承慶對他下評語時說:“監(jiān)運損糧,考其政績,定為中下。”那人神態(tài)舉止一如往常,一言不發(fā)就下去了。盧承慶欣賞他的雅量,改批道:“損米非其監(jiān)運不力所造成,評為中中。”那人知道了,既不喜形于色,也沒有慚愧之詞。盧承慶愈加佩服,又改道:“寵辱不驚,評為上中。”
吳健雄淡泊名利
——榮譽并不是奮斗的動力
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教授在視名利淡如水。面對各種各樣的贊美和夸獎,她說:“我在科學上不過有了一點點小的成績。”當一位記者問道:“你對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有何感想?”她說:“大家都在為李政道和楊振寧教授高興,我也是一樣感到高興。”記者說:“大家都知道,是因為您做了精心實驗,才使‘李-楊假說'得到了證實,您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她平靜地說:“……我不是為了得到榮譽才去做實驗的。”她表示不過是幫了李政道、楊振寧“一丁點兒忙”。
丁佑君就義
——喪失人格者最無恥
1950 年 9 月 19 日,少女丁佑君,年僅 19 歲,將滿腔熱血灑在西昌。丁佑君在被敵人酷刑凌辱面前,堅貞不屈,用自己生命譜寫了一曲青春之歌。
丁佑君在西昌征糧中不幸被叛匪俘獲,兇殘的敵人對少女用各種方式羞辱,施盡慘無人道的酷刑。丁佑君經(jīng)受住各種常人無法忍受的考驗,用生命信守了自己的誓言。這時期,許多像丁佑君的女英烈們被頌為“中國的卓婭”、“中國的丹娘”,青年們將女英烈們受辱遭酷刑下仍堅貞不屈的經(jīng)歷視為無比高尚的情操。她們從中獲得激勵,踏著烈士的足跡,將革命進行到底。于是這種堅貞不屈的品質(zhì),感動了一批又一批,同時又不斷涌現(xiàn)出類似的英烈。丁佑君在敵人扒光自己衣服,赤身裸體游街示眾之時,大聲地對老鄉(xiāng)們說:“老鄉(xiāng)們,不要怕。這不是我的恥辱,我是為老鄉(xiāng)們來工作的,就是死了也光榮。能為人民而死,是最光榮的,這群土匪才是最卑鄙、最下賤、最無恥的!”
19歲的丁佑君將毛主席和共產(chǎn)黨視為自己惟一忠誠的對象,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因此,為人民工作是光榮的,為黨的事業(yè)而獻身也是自愿的。敵人能夠羞辱她的肉體,但敵人卻始終無法玷污丁佑君的靈魂,那永遠是圣潔的,是敵人用任何卑鄙手段都無法玷污的。
羅斯福上樓梯
——要敢于正視恥辱
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在中年時患麻痹癥,這時他做了參議員,在政壇上是個熱門人物,遭此打擊,差點心灰意冷,退隱鄉(xiāng)園。
開始時,他一點也不能動,必須坐在輪椅上,但他討厭整天依賴別人把他從樓上抬上抬下,晚上就一個人偷偷練習。
有一天他告訴家人說,他發(fā)明了一種上樓梯的方法,要表演給大家看。原來,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來,挪到臺階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這樣一階一階艱難緩慢地爬上樓梯。他的母親阻止他說:“你這樣在地上拖來拖去的給別人看見了多難看。”
羅斯福斷然說:“我必須面對自己的恥辱。”
孫臏與龐涓
——忍辱負重才可以成功
孫臏和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學生,龐涓下山后,投奔魏國,得到魏惠王的寵信,被任為將。龐涓自忖才能不及孫臏,害怕他下山后影響自己的前程,決定設計陷害孫臏。于是派人上山請孫臏赴魏。孫臏欣然赴魏,不料落入了龐涓的圈套。魏惠王聽信龐涓讒言,無端處孫臏以臏刑,挖掉了他的兩塊膝蓋骨,使之終身殘廢。當時刑徒是不能為官的。龐涓希望這樣做能以絕后患。
孫臏身處危境,顯示出卓越的智慧。孫臏被龐涓所辱,佯狂自晦,不以一時的辱為念,設計歸齊,得到大將田忌的賞識;又通過著名的“田忌賽馬”顯露出驚人的才華,得到齊威王的器重,被任為齊國的軍師,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
后來孫臏和龐涓在戰(zhàn)場上相遇,孫臏用“圍魏救趙”引來了魏國大軍,然后又調(diào)動敵人,創(chuàng)造戰(zhàn)機,果斷引兵東撤。一路上,他令軍隊逐步減灶,造成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誘敵深入。龐涓果然上當,便丟下步兵,率輕騎精銳,兼程窮追。至馬陵時,遭到齊軍主力伏擊,龐涓智窮力竭,憤愧自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