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20-02-03 17:00:45
寧愿不快樂
王務中
人類真是進步了,偌大的地球,要不了一分鐘就能從一極馳到另一極。只要有雅興,找個美國人聊天就像去敲鄰居的門一樣容易。每天一張報紙,一臺電腦,一份報告,一張光碟,一枕美夢,就是完整而有情趣的現(xiàn)代生活的全部了。于是,有人說:“我平庸,我快樂。”是啊,平平淡淡地處世,從從容容地待人,一邊享受自我,一邊服務社會,多“健康”的心態(tài)啊!
沏一杯茶,懶懶地享受生活之樂時,我望著裊裊升起的霧氣,突然入了神:大概是上個世紀初吧,當京官們也懶懶地在藤椅上品茶,在平庸中享受大清盛世時,是誰將莫高窟的文物盜走?是誰把荼毒生靈的“福壽膏”偷運?長椅上舒展的快樂背后,是激烈的拼殺、痛心疾首的恥辱與悔恨,在啃噬整個中華大地的骨肉,在狂飲百代中華兒女的鮮血!我怔住了,為歷史,為躺椅上的平庸與快樂。
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思潮,把我推向了“時空隧道”,讓我在歷史的關(guān)山中跋涉、搜索、思考?鬃硬豢鞓罚“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一個思索探尋著如何做人的圣人,用韋編三絕代替了肉味,用跋涉游說代替了縱情山水。屈子不快樂,“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一個憤世嫉俗報國無門的臣子,用孤憤的詩行代替了富貴,用汨羅江中的一圈漣漪代替了寵幸。辛棄疾不快樂,他在“閑愁最苦”的悲嘆中“把欄桿拍遍”。他們都不快樂,但歷史偏偏就銘記了這些不快樂的人。當時間洗去歷史的鉛華后,人們從這些錚錚鐵骨、憂國憂民的不快樂的人身上,領(lǐng)略到了一種大快樂,這些圣人賢才的魅力光芒讓千百年后的我們依然景仰。
六朝的輕歌曼舞沒被人記住,記住的是杜牧悲憤的《泊秦淮》;盛唐的歌功頌德沒被人記住,記住的是杜甫的“三吏”“三別”。享受平庸的人或許在太平盛世可以快樂一生,但不甘于平庸的人卻能在不快樂的跋涉中為后人掘出清涼的甘泉。較之二者,我寧愿不快樂。這也許很累,也許合不上當今流行音樂的輕松旋律,也許會失去所謂的“平常心”,但我依舊寧愿不快樂,并希望躺椅茶香中的人和我一樣吶喊,一樣奔馳,一樣不快樂!
(選自《初中生優(yōu)秀分類新作文》)
【點評】文中批駁的快樂,是平庸的快樂,滿足于安逸的生活而無所追求的快樂,即孟子所謂的“死于安樂”。作者緊扣“不快樂”的中心,思路縱橫上下幾千年,從在平庸中享受大清盛世的官員們談起,到一生追求、一生不快樂的孔子、屈原、辛棄疾、杜甫、杜牧,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有力地駁斥了這種“平庸的快樂”,振聾發(fā)聵,促人警醒。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