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9-06-16 20:45:17
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為主的。人物的性格有自己發(fā)展和完善的歷程,事件也有其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的經(jīng)過。文章選擇好材料,就要根據(jù)中心思想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記敘順序把這些材料組織起來。文章的記敘順序安排得好才能使文章有條不紊,明白清晰。就能鮮明突出地表現(xiàn)中心思想。
記敘文都離不開記敘事情,而任何事情總是在一定的時間里,遵循一定的順序發(fā)展。文章為了說明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經(jīng)過,一般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記敘。根據(jù)材料組織的方法和行文的順序,常見的記敘文的順序可以分為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順敘,就是按照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的自然順序來進行敘述,或者說是按照時間先后的自然順序來敘述這是最常見、最基本的敘述方法。順序運用得好,可使事情的來龍去脈清清楚楚,文章的層次結構井然有序。
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中的《草地晚餐》就是一篇典型的順序文章。先寫朱總司令提議晚餐吃牛骨頭燉野菜,接著寫朱總司令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挖野草準備晚餐,最后寫朱總司令和戰(zhàn)士們共進晚餐。全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朱總司令和戰(zhàn)士們在一個下午的活動,文章條理清晰、時間線索明顯,讀起來眉目很清楚。
運用順序的方法要注意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切不可像記流水帳一樣平均使用筆墨,不分主次巨細,一概照錄,從而流于現(xiàn)象的羅列,導致文章寫得繁瑣羅嗦。
倒敘,就是把事情的結局或某一事件發(fā)展過程中的片段、提到前面敘述,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說起。這種敘述方法除了把某一部分提前以外,其它和順序沒有區(qū)別。倒敘可為文章設置懸念,因此,它運用得好,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突出主題,使文章波瀾起伏。
初中語文課本中采用倒敘的例子很多。如魯迅的《一件小事》,開頭就把至今不忘的“小事”與耳聞目睹的許多“國家大事”在心里不留什么痕跡作對比,點明這件”小事”的意義不平常。為什么作者對六年前的一件小事這樣難以忘懷,想必它一定深深觸動了作者。于是就自然地通過回憶,運用倒敘的方法,具體記敘這件小事的經(jīng)過:六年前的一個冬天,“我”雇的一輛人力車無意間帶倒了一名婦女,車夫不顧我的催促,堅持把婦女送到了一所巡警分駐所。車夫的高尚行為最終感動了“我”,使“我”產(chǎn)生了深深的自責。文章最后的敘述又回到開頭時間“現(xiàn)在”——作者回憶一件小事的時間概念中。倒敘順序之間的過渡,不僅有明確的時間詞,而且銜接也然,結構嚴謹。
倒敘用得好,可以造成懸念,使文章一開始便引人入勝,避免了單調的平鋪直敘。但使用倒敘時要注意兩點:一不能故弄玄虛,為了倒敘而倒敘。二,倒敘過程中的時間轉換、倒敘與順敘之間的過渡,一定要交代清楚,照應、銜接都應力求自然。
插敘,就是在敘述過程中,由于某種特殊的需要,暫時中斷原來敘述的線索,而插進有關的一些事情的敘述。插敘完了,仍按原線索繼續(xù)敘述。插敘是為了擴展和豐富所敘述的中心事件的內容,深化主題。因此,它的內容和作用懸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補充主要情節(jié),突出人物性格;有的則是對事件或情況作某些解釋或說明,使事件更為完整。柳青的小說《創(chuàng)業(yè)史》片段《梁生寶買稻種》就成功地運用了插敘。
插敘用得巧妙,不僅可以使文章內容具體充實,而且可使敘述曲折有致。但插入的有關片段必須服從中心內容與主題的需要,切不可主次不分,插敘個沒完。在“插入”或轉出”時,還要注意過渡和銜接,使插敘部分和全篇文章拍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補敘,就是在敘述的過程中,用幾句話或一小段文字對敘述的事件、人物作一些補充交代或說明。初中語文課本第七冊《揮手之間》中就有兩段補敘的描寫。這兩段補敘充實了文章的內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