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9-06-15 18:59:44
細節(jié)決定成敗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條繁華的大街上,面對面開著兩家粥店,裝飾、規(guī)模都很接近,生意也都很紅火,可是路西店的營業(yè)額卻比路東店高出許多。這是為什么?原來不同點只在于服務員的一句問話。路東店的服務員問客人:您的粥里需要加雞蛋嗎?而路西店的服務員問客人:您的粥里需要加幾個雞蛋?
誰會想到就是這樣一句不起眼的話,就決定了兩家店營業(yè)額的差距,可以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一道理用于指導學生作文同樣適用。
中學生寫作文,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做不到具體生動。有的同學寫的故事框架很好,卻很難打動人,難以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細節(jié),缺少真實細膩、飽含真情的細節(jié)描寫。細細揣摩大師的名篇,能夠感動我們的往往是一些經典的細節(jié),而并非每一個部分。
著名女作家池莉曾說過:我偏愛生活的細節(jié)。我覺得人類發(fā)展了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興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細節(jié)是嶄新的,不同的時空,不同的人群,擁有絕對不同的細節(jié)。
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喜歡大起大落,偏愛悲歡離合,甚至是不寫到死就不成為一個故事。有的同學認為作文創(chuàng)新就是要與眾不同,于是就去追求離奇古怪,甚至是嘩眾取寵。學生們對怎樣打動人這一問題在認識上有很大的偏差,作為老師,我們要正確地引導他們,鼓勵他們寫出自己獨特經歷和感受,把那些“嶄新的細節(jié)”寫細寫活。
一、用細節(jié)激活讀者情感
生活中感人的情景往往是樸素的,生動的,我們在記敘描寫時要做到真實自然,原原本本地再現出自己被感動的地方,就同樣能感動別人,這也是好文章能讓我們感動的秘密之一。
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能打動千千萬萬的讀者,正因為細致真實地刻畫了父親穿過鐵道給兒子買橘子的艱難的動作。這樣的細節(jié)在大師筆下可以說俯拾即是。
例如:朱自清另一名篇《冬天》里的一個細節(jié):
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這里再現了作者童年時代與父親和兄弟們在冬天吃豆腐的情景,從“站”“仰”“覷”可以看到父親在給哥兒三個夾豆腐的時候,那份認真,那份仔細;從“一一地放”則可品味出父愛的博大與無微不至;從“等著”“掉下來”可以分享到在父愛的羽翼下,兄弟們其樂融融的溫暖。就這么平平常常的幾個動詞,使陰暗的老屋蕩漾著深沉的舐犢之情,讀到這里,讀者心里自然會升騰起一陣陣暖意。
又如:史鐵生的名篇《秋天的懷念》里的一個細節(jié):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躁無常,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錄音機里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聽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看著我。
這段話作者用“砸玻璃”和“摔東西”兩個細節(jié)來表現“我”的暴怒無常,點到為止,不作展開,卻極具沖擊力,有以一當十的效果。表現母親的悲傷和慈愛,用的卻是更精致的細節(jié)。母親看到兒子遭受折磨,“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母親那種無奈,那種牽掛,那種對兒子內心痛苦的理解,都在這無聲的動作里了。兒子平靜下來了,母親又“悄悄地”進屋,“眼邊紅紅的,看著我”,“眼邊紅紅的”,一個細微的神態(tài),透露出母親無限悲苦的心情;“看著我”,三個字,一個動作,表現出了母親對兒子的無限關愛和憐惜,蘊含著無限深情。幾個簡單的漢字,有著沉甸甸的分量,讀者無不為之動容。
平凡的動作,平凡的情景,經過大師之手就變得不同凡響,感人至深了。其實,大師們并不擁有點石成金的法術,只要我們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也能夠練成金手指。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